(2021-2025年)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顶层规划为引领,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完善校园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构建共享资源平台,扩充应用系统,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标准建设,使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为我校的产、教、学、研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总结及分析
(一)“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总结
1.校园基础网络
通过2020年校园基础网络升级改造建设,目前已实现校园教学办公区域内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部分覆盖的主干万兆、千兆入桌面的校园基础网。宿舍区域内目前由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家网络运营商接入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两家运营商各自为出口,尚未接入学校中心机房。
2.校园安防设备
我校目前校园安防设备主要分为两部分建设,一部分为保卫处负责的校园主要出入口和视频监控设备,一部分为教学科研部负责的标准考场监控设备,目前已完成1200余点位的视频监控建设。
3.业务系统建设
我校目前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学校官方网站、电子政务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食堂一卡通系统(采用腾讯微校解决方案部署)。
4.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校内仅根据现有业务系统进行部署服务器,其中学校官网存储在阿里云,教学管理系统三台服务器放在中心机房,电子政务平台一台服务器放在中心机房,图书管理系统一台服务器放在图书馆,食堂一卡通系统存储在腾讯云。
5.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基于太原市公安局对我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的要求,已完成重要业务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等级备案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校园基础网络
随着学校东校区楼宇逐步完善和西校区启用,需完成东校区与西校区的互联互通功能,完成教学办公区域与学生公寓区域的互联互通及统一部署。中心机房内核心层网络设备采用单链路进行部署,
2.校园安防建设和校园广播系统
校园安防建设分散,各自为战,联动协同能力有待加强;校园广播需改造升级,升级完成后可为消防广播和四六级英语听力考试提供有力支持。也可分时段分区域进行铃声和广播的控制。
3.业务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在建设业务系统时都是各部门单独建设,没有形成整体的部署。在业务系统建设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将会形成数据孤岛,各项业务系统协同能力不足,不能为将来大数据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数据中心有待升级改造
校内服务器建设分散,服务器配置需要更新,目前够能满足现有业务系统的使用,在今后的建设中急需加强建设。
5.网络安全建设有待加强
校内网络安全设备建设体系不够完善,还存在建设薄弱点。网络安全宣传工作仅能完成规定动作,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还存在弱口令、密钥长期不更新等问题。网络安全工作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落实。
二、“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为纲领,适应师生对智慧校园的强烈需求,坚持以下原则,实现我校信息化的超越式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示范效果。
需求驱动,务求实效。立足学校各部门具体业务需求,满足师生教学和研究对数字校园的需求为根本导向。
立足高端,跨越发展。推行“云端化”的理念,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尽可能引入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充分发挥我校后发优势,争取技术、管理机制与经费到位,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任务
基于以上对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根据《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十四五”建设规划》相关信息化建设内容(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学校资源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学校现代后勤管理服务体系)。特制定我校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引。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建设一张高标准校园基础网络
1.完成双核心接入的升级改造工作;
2.完成教学办公区域和学生公寓区域网络的统一部署工作,校内网络统一出口,统一管理;
3.完成校园内有线、无线网络无死角全覆盖的基础网络;
4.汇聚校内全部网络安防设备至中心机房,按照监控数据统一保存、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5.建设一套校园网络广播系统,完成校园内教学、办公、宿舍等区域的全覆盖。
(二)加强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完成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特别是与校内各信息系统的对接、集成。全面开展校内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工作,提高校内基础数据质量,建设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数据分析及应用工作,鼓励各单位将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应用于本单位相关工作中。优先建设数据标准体系、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等。
1.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是面向学校所有教师、教辅人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所有学生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可根据人员身份分类集中获取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包括一卡通查询、学生缴费查询、财务预约报销、教师财务查询、学工系统、课表查看等)。平台采用先进的单点登录技术、灵活的访问控制机制,依据设定的信息资源访问权限,师生可访问符合权限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全面实现自定义、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能够满足学校业务系统多元化特点,能够实现对系统用户身份的集中验证,用户资料的存储管理,以及权限的控制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目录服务、单点登录服务、角色管理、授权管理等功能。
3.统一数据中心平台
统一数据中心平台是国家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平台系统的核心,是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集成的关键。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和共享服务,提供基于全校教学、科研、人事、学工、财务、资产、后勤服务、信息服务等综合的、全方位的、权威的数据,并实现数据来源的“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在此数据基础上,提供从数据采集、整合、综合分析利用到系统化维护管理的一系列工具,提供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应用。
(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由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特殊性采购适合的业务系统,信息中心定位于技术支撑,为各部门提供技术服务。计划完成不低于200项业务的线上服务。主要从以下业务系统进行建设:
1.OA办公系统
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以推动学校基础管理向“规范、高效、管控、变革”的方向发展,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助力学校文化建设,实现过程监控,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打造信息化门户和集成平台,实现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全面规范学校基础管理流程,帮助学校实现制度的行为落地;
2.学工管理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本着实用、先进、开放、可靠、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包括学校的基础信息管理、贫困生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助学金管理、困难补助管理、学费减免管理、荣誉称号管理、违纪处分管理、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等功能。此系统涵盖了完整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业务,协助高校规范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实现在线业务处理,为学生处老师、学生、各院系老师和辅导员等提供统一的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3.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到调走或离退休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是整个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系统之一。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人事业务办理、人事档案与信息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合同和薪酬管理、社保管理、绩效管理、考核管理、培训进修管理、招聘管理、调动管理、离校退休管理、统计分析与报表管理、系统管理和其他新兴功能。具体来说,此系统覆盖了全校教职工入校、在校、离校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它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和组织,为全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重要的教职工基础数据,系统促进人资管理部门业务流程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资产管理系统
高等院校资产管理系统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现代资产管理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新形式下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需求,遵循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起强大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资产的集中管理和动态管理,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对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和房地产进行全方位追踪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提高了资产效益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了资产使用和管理成本;
5.财务管理系统
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预算、核算、决算管理为核心,打造财务一体化办事大厅:涵盖高校财务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事前审批、网上报销、成本管理、评价与绩效管理、会计报告、收费管理、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集成其他财务相关功能系统,全面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
6.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可以由实验室各级管理人员在网上进行各项业务活动,传递管理信息,提供业务服务。服务的对象可以包括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社会公众。管理的对象涵盖实验室的各类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办公设备、材料消耗品、实验用房、技术资料、成品、废弃品、危化品等。管理的业务包括了实验室建设、立项、组织机构、人员队伍、教学科研计划、大型仪器论证、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数据上报等几乎实验室相关的所有业务活动,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
7.迎新管理系统
迎新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规范高校的迎新流程,提高高校的迎新效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校内网络为通信媒介,以信息化的迎新系统为展示方式助力学校迎新工作。
迎新管理系统涵盖了迎新网站、新生信息管理、迎新手续定制、学生报到、分班分学号、分宿舍、报到数据统计等一系列有关报到前、报到中、报到后的业务流程。通过迎新网站,学生可以提前查询学校的报到流程、自己的缴欠费情况、宿舍分配情况;通过与招生系统的集成,完成报到前的数据收集;通过与收费系统、宿管系统集成完成报到中有关缴费和分宿舍的操作;通过与教务、学工系统集成,完成报到后数据的汇总;
8.一卡通系统
采用腾讯微校解决方案,将师生在校内使用的饭卡、水卡、借阅证等相关卡类全部集成到微笑平台,达到师生不需要在随身携带多张卡片,仅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在校内的全部生活消费功能。
(四)建设高标准、高性能、虚拟化数据中心
为加强我校服务器的管理和资源统一协调使用,需建设高标准、高性能、虚拟化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服务。初期建设不少于30节点的服务器,数据中心存储容量达到500T以上。
(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1.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对我校各部门正在使用的业务系统和网络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排查梳理,对不达标的业务系统进行强制下架处理。积极按照网络安全等级备案工作完成信息系统的备案工作,并完成信息系统的测评工作。
2.加强网络安全观
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海报和公众号推广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加强网络安全设备建设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需求,需增加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VPN设备、数据库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舆情监控管理设备、WAF设备等网络安全管理设备。
四、“十四五”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逐步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工作流程。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保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打造一支信息化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未来五年实现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人数增加8至10名,为学校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应用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三)组织信息化素养培训
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等新技术与教师培养的融合,培养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每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不低于4次信息素养培训。
网络信息中心
2023年1月